最近作业试题答案展示: |
试题正文[ ID:169> ] |
(2022·深圳期中)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或物质有( )。 ①骨髓 ②扁桃体 ③淋巴细胞 ④抗体 ⑤红细胞 ⑥吞噬细胞 ⑦抗原 A.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
试题答案 |
C |
试题解析 |
①骨髓、②扁桃体均属于免疫器官,可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③淋巴细胞、⑥吞噬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可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④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可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⑤红细胞为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⑦抗原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包括进人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不是免疫活性物质。综上,①②③④⑥符合题意,故选C。 |
试题正文[ ID:168> ] |
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抵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都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构成的 B.抵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中,第二和第三道防线具有特异性 C.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都是由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 D.识别并清除突变的肿瘤细胞依赖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
试题答案 |
D |
试题解析 |
抵御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构成的,而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A错误: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针对特定的抗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叫特异性免疫,B错误:多种细胞都可以产生溶菌酶,因此溶菌酶不一定是淋巴细胞产生的,C错误:免疫监视功能是指机体识别并清除突变的细胞,从而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D正确 |
试题正文[ ID:166> ] |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包括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广、无特异性;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干扰素、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
试题答案 |
D |
试题解析 |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错误。 |
试题正文[ ID:171> ] |
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未切除胸腺和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小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的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A.造血干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吞噬细胞 |
试题答案 |
B |
试题解析 |
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胸腺,而切除胸腺小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说明对异体皮肤的排斥起重要作用的应为T细胞。 |
试题正文[ ID:172> ] |
树突状细胞(DC细胞)是具有强大的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能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启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下图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C细胞能利用溶酶体内的多种水解酶将摄入细胞内的抗原进行处理 B.图示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 C.T细胞可以接受DC细胞呈递的抗原 D.将患者的DC细胞经体外增殖后回输入该患者体内不会引起排斥反应 |
试题答案 |
B |
试题解析 |
图示过程显示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不能体现自稳和监视功能,B错误:患者的DC细胞经体外增殖的过程属于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与亲代细胞相同,回输人该患者体内不会引起排斥反应,D正确。 |
试题正文[ ID:165> ] |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共同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艾利森发现抑制CTLA-4分子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并攻击肿瘤细胞。本庶佑则在T细胞上首次发现了PD-1分子,PD-1和CTLA-4相似,抑制PD-1则能够活化T细胞,进而激发生物体内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进一步研究发现,CTLA-4与PD-1的联合疗法,能使末期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三年存活率达到约60%。可见,真正治疗人体疾病的有效手段是从根本上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由T细胞上有PD-1分子可知,只有T细胞含有PD-1分子基因 B.T细胞大量增殖、攻击肿瘤细胞只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C.一个人是否会患癌症以及癌症治疗的效果都与人体免疫力有关 D.CTLA-4与PD-1的联合疗法的理论基础可能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有关 |
试题答案 |
C |
试题解析 |
T细胞和其他体细胞一样,都含有本生物体的所有基因,T细胞上有PD-1分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并不是T细胞特有PD-1分子基因,A错误;T细胞大量增殖以及攻击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B错误:真正治疗人体疾病的有效手段是从根本上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因此,一个人是否会患癌症以及癌症治疗的效果都与人体免疫力有关,C正确:通过题干信息可知,CTLA-4与PD-1的联合疗法的理论基础可能与细胞膜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有关,D错误。 |
试题正文[ ID:163> ] |
下列对免疫活性物质的判断,错误的是( )。 A.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 B.细胞因子是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 C.体液中的溶菌酶也是免疫活性物质 D.免疫活性物质均由淋巴细胞产生 |
试题答案 |
D |
试题解析 |
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细胞因子是由淋巴细胞分泌的,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B正确;体液中的溶菌酶也是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免疫活性物质可由淋巴细胞产生,也可由其他非免疫细胞产生,如溶菌酶,D错误。 |
试题正文[ ID:162> ] |
下列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的是( )。 A.B细胞 B.巨噬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T细胞 |
试题答案 |
D |
试题解析 |
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都能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APC)。 |
试题正文[ ID:167> ] |
有研究发现,海带的提取物——海带多糖因可抑制免疫细胞凋亡而具有抗辐射的作用。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带多糖是一种抗体,参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B.免疫细胞的凋亡与遗传机制无关,而与糖类的多少有关 C.对于放疗的癌症患者,可利用海带多糖进行辅助治疗 D.免疫细胞凋亡是一种病理现象,患者可口服海带多糖进行治疗 |
试题答案 |
C |
试题解析 |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是多糖,A错误:免疫细胞的凋亡是基因指导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B错误:海带多糖能抑制免疫 细胞凋亡,所以对于放疗的癌症患者,可利用海带多糖进行辅助治疗,C正确:免疫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多糖口服后会被消化而失去疗效,D错误。 |
试题正文[ ID:164> ] |
人体口腔中有不少细菌,正常情况下,却很少发生感染,主要是因为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下列关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髓是血细胞生成的重要场所,不属于免疫器官 B.泪液和唾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巨噬细胞等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 D.抗体、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 |
试题答案 |
C |
试题解析 |
骨髓是血细胞生成的重要场所,属于免疫器官,A错误;泪液和唾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错误;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巨噬细胞等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C正确;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分泌的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溶菌酶等,D错误。 |
试题正文[ ID:170> ] |
下图为吞噬细胞消灭细菌的示意图,图中的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吞噬细胞通过①_____吞噬细菌,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性。 (2)图中②过程进行的是溶酶体水解酶彻底消灭细菌,该过程属于______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功能。此时吞噬细胞参与的是人体的第___道防线。 (3)有些毒性很强的细菌经过上述过程还不能被清除,只能将内部隐藏的____暴露出来,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此时吞噬细胞参与的是人体的第___道防线。 |
试题答案 |
(1)胞吞作用、一定的流动 (2)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二 (3)抗原信息、三 |
试题解析 |
(1)由图可知,吞噬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吞噬细菌,主要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若吞噬细胞吞噬并彻底消灭细菌,此时吞噬细胞属于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3)若吞噬细胞不能彻底消灭细菌,只能对细菌进行加工处理和呈递,则此时吞噬细胞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属于机体的第三道防线。 |
试题正文[ ID:173> ] |
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有关,某实验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的过程中,小鼠所感染的细菌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 (2)在实验中,若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则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且作用效果高于________;若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低于阳性对照组而高于空白对照组,则说明该草药__________。 (3)某学者指出该复方草药中的一味草药K有一定的毒性,可考虑增设一组模型小鼠,对其进行___________处理,以确定草药K是否为复方草药的关键成分。 (4)通常细菌侵入人体会导致发热,此时位于____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会通过调节加速______(填“散热”或“产热”),而人体在这时通常会发冷,冷觉的产生部位是_________。 |
试题答案 |
(1)抗原 (2)免疫增强剂A、 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但效果较免疫增强剂A差 (3)去除草药K的复方草药灌胃 (4)下丘脑、散热、大脑皮层 |
试题解析 |
(1)小鼠所感染的细菌为病原体,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 (2)在实验过程中,若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则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且作用效果高于免疫增强剂A:若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低于阳性对照组,但高于空白对照组,则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但作用效果低于免疫增强剂A。 (3)由于实验要确定草药K是否为复方草药的关键成分,故研究小组需要增设一组模型小鼠,对其进行去除草药K的复方草药灌胃处理。 |
试题正文[ ID:174> ] |
(2022·亳州期末)研究发现,褪黑素(小分子激素)具有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某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剂量的褪黑素对小鼠免疫能力调节作用的影响,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等。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小鼠使用褪黑素时,既可以注射也可以饲喂,可以饲喂的原因是_______。 (2)小鼠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 (3)据图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题答案 |
(1)褪黑素是一种小分子激素,可以被机体直接吸收(或褪黑素是一种小分子激素,消化道中不存在分解该物质的酶) (2)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3)适宜剂量的褪黑素可(通过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提高NK细胞活性和增加抗体生成细胞的数量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
试题解析 |
(1)根据题干可知,褪黑素是一种小分子激素,因此消化道中不存在分解该物质的酶,故可以饲喂。 (2)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3)适宜剂量的褪黑素可(通过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提高NK细胞活性和增加抗体生成细胞的数量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
|